近日,“中国光谷”公众号发布文章《光谷科创大走廊有套“智慧灌溉”系统,知道植物何时“渴了”,技术来自光谷“90后”团队》,讲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数字农业企业禾大科技研发集成的“智慧”灌溉系统,在光谷科创大走廊主轴高新大道全线道路两侧绿化带近10万平方米树木植被的应用情况。禾大科技“智慧”灌溉系统,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滴灌技术和农业设施,并基于国内互联网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将整个灌溉过程数字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搭建一整套物联网环境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用来监测种植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管理灌溉、施肥、大棚通风等。道路养护人员通过控制室操作,即可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空气蒸发蒸腾量、植物需水量等影响作物生长的要素,掌握植物的生长状态,远程浇水,并精准控制灌溉时长和水量。
光谷高新大道(科创大走廊)
田间安装的无线阀控器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博州积极争取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示范基地项目在博州落实落地,及早组织县(市)农业农村局进行申报,目前已完成在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建设小麦、玉米、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制种基地认定、入库、上图、建册、上报工作。
该基地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建设种植管理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种子溯源系统,实现制种基地从环境数据、企业信息、种植品种定位、品牌建设、种子流通和质量追溯环节的信息采集,实现种子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控,有效保障种子的安全,同时有效提升种子质量。
同时,打造棉花制种示范基地“一张图”,在乌日木则格得村村委会一楼大会议室,可以看到电子大屏上正实时更新基地的各项实时动态。
棉花制种示范基地“一张图”
博州种业发展中心业务科副科长郑将鹏说,乌日木则格得村 2000亩棉花制种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按照“五化”的标准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产品,打造棉花制种“五化”基地数字农业平台,实现从播到收全程集约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而推进“四个百亩万”制种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作为该制种基地种子提供商,新疆金宏祥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斌表示,项目实施后,2000亩制种田每年可新增优质商品种子200吨,同时,通过估算项目还将实现获得年销售收入720万元的经济效益和种子质量大幅度提高(纯度95%以上,发芽率80%以上,净度99%以上,水分12%以下)的社会效益。
目前,项目正有序进行收尾阶段。相信通过示范基地的打造,可引领、带动博州地区乃至全疆“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为全疆种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博州制种、繁种水平和增强供种保障能力,发挥出巨大作用。
(来源:中国光谷公众号、田小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