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深耕热土 为城市赋能

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武汉农博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好抓手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93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坐落于南湖之滨,毗邻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核两翼”中的“创业孵化区”,是湖北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据游艾青介绍,经过70多年发展,省农科院形成了以优质稻、优质瘦肉猪、高山蔬菜、绿色果茶、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土壤环境修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质量标准等为代表的技术成果。

将在武汉农博会上展示“梨树双臂顺行式”新技术

前不久,《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发布,全国共有9项技术入选,其中由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发的梨树“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技术,成为全国果树产业领域唯一入选的重大新技术。这项技术将梨树树形由自然生长改为棚架定型、由垂直方向改为顺着棚架横向生长,简化了树体,保持了树形的一致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栽培的梨树树体高、管理难度大、投入劳动力多等问题,而且简单易学,亩产量达3500公斤以上,优质果率超90%,已在20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据悉,这项技术也将在第十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进行展示。

近年来,在湖北省虾稻共作面积快速增长的同时,虾强稻弱、缺少专用虾稻品种的问题却愈发突出。针对这一短板,省农科院历时5年繁育出湖北省首个专门适用于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虾稻1号”。一经发布,深受虾农欢迎,仅在今年推广种植面积就达50万亩以上,预计明年将超过100万亩。

武汉农博会为企业与市场搭建起合作发展新平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而农业现代化就要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游艾青说。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省农科院着重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成果转化平台,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处,负责全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二是建设了全国首个投入实质性运行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与28个县(市)共建专家大院。与此同时,省农科院还联合相关单位,组织成立了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区域性湘鄂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对于“湖北如何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从生态大省迈向生态强省”这一问题,游艾青有着自己的见解:再好的成果如果没有主体,就推动不了,只有抓好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领,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

“本届武汉农博会好比一场‘项目对接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好抓手,既为全省的农业品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亮点集中展示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也为企业与市场搭建起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必将助推农业产业化更高发展。”游艾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