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动漫产业如何突破瓶颈——立足原创“动漫之都”在崛起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任宝华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通动画时,曾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首先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我相信你们这个事业会兴旺发达!”
动漫游戏产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支柱型产业,以“低耗能、高产值”的优势,创造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财富,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及经济硬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喜羊羊”的空前成功,更成为国产动漫的“强心针”。
作为全国动漫产业第二梯队龙头的湖北,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下,显然已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成功打造了“猪八戒”、“闯堂兔”等品牌的湖北动漫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再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动漫品牌?十年磨一剑的湖北动漫业,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 现状分析
高速发展产量井喷
去年,4部鄂产动漫作品接连在央视播出:江通动画的《小戒,别淘气》、盛泰传媒的《阿特的奇幻之旅》、海豚传媒的《小鼠乒乒》、东尼文化的《大画历史名人》,好评如潮。不久前,又有两部鄂产动漫电影登陆全国院线:国内首部辛亥革命题材历史纪实动画电影《民的1911》,创新性地用动漫形式还原再现历史题材;由武汉玛雅动漫打造的全三维本土原创动漫大电影《闯堂兔》冲击国庆档,各种衍生产品正在制作中。由武汉天娱动画原创的52集动画片《蔬菜不寂寞》,也于上月8日起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湖北动漫人非常自豪地说:“去年到今年在优质平台播出的动画片,比此前近十年播出的总和还要多。湖北动漫行业,已经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速度,在全国遥遥领先。”
历经短短数年发展,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动漫生产国。据武汉动漫协会副秘书长何峻介绍,2010年中国动漫年产量已达22万分钟,动漫企业超过1万家。比起浙江、广东等动漫产业发展更早的省份,我省尽管起步稍晚,但也发展迅猛:去年,我省动漫加工能力达到2万多分钟,产值达到16亿元。
从2005年开始,武汉迎来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春天。那一年,创立于2000年的江通动画,凭借《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一炮打响,成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一。同年,还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扶持动漫产业基地产业专项工作会议和动漫影视高端论坛。何峻介绍,2005年到2006年,我省动漫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从那时仅有的二三十家动漫企业,到如今的上百家,发展迅速惊人,而动漫企业扎堆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动漫产业园,历经多年的培育,产业生机初显。武汉已成为一个悄然崛起的创意之都。
◆ 跨越提升
政策东风强劲助力
不久前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的三维动画电影《闯堂兔》,票房、口碑双丰收,而《闯堂兔》能在短短1年多时间内完成制作随后上映,政府助力和企业支持功不可没。据武汉玛雅动漫总经理陈薇介绍,正是在东湖高新区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才顺利从汉口银行成功贷款1000万元,“我们是一家注册基本为420万元的小型文化企业,没有用于抵押的房产和设备,只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创意和剧本,靠着这样的无形资产能成功贷款得到资金支持,也开创了一个先例。”
我省不少动漫企业个头偏小、资金短缺,但发展势头不容小觑。为了呵护和促进成长中的湖北动漫企业,2009年初,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两级政府将发展动漫创意产业正式列入主导产业,并成立产业振兴工作组,制定了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近几年来,我省给予的各种政策激励也是层出不穷:2009年,湖北省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从财政、税收、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优惠条件和扶持措施,其后,武汉动漫产业出现追赶之势;今年,东湖高新区发布了《促进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决定,区财政将在3年内拿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以扶持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是湖北省首个在动漫创意领域设立的专项资金……何峻称,省、市、区三级在动漫产业政策上的扶持资金,高达8000万元,这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是相当给力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近二十家高校,专门开设了动漫专业,培养从专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动漫人才,年招生规模超过千人,这些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将成为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业内人士更非常自豪地说:“我省动漫人才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能力,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水平,而这一资源对于实现动漫产业跨越发展,更是强有力的后盾。”
◆ 交流探讨
坚持原创产业升级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动漫产业作为强劲的创意引擎,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该如何打造一批高水准的动漫品牌?如何走好特色原创路线?对此,各方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发展民族原创 挖掘荆楚文化
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佑兰
不久前上映的《民的1911》,圆了我和江通动画多年来的一个梦。用动画这种比较夸张的表现形式,来恢弘再现我们首义之城百年前的历史壮举,这种纪实动画片在全国是首次。这些年,江通动画一直坚持走民族原创路线,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2005年,我们打造的首部原创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获得了国内动画界最高奖项“美猴奖”;2009年,我们又挖掘八戒题材创作了《福星八戒》;眼下,除了已经亮相的《民的1911》外,《花木兰》等挖掘民族素材的作品也将陆续推出。
当我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后,内心很受鼓舞,这无疑是一阵强劲的东风,将促使我们民族原创动画迎来巨大的跨越。更值得振奋的是,这些年我们所坚持在走的路,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思路是高度吻合的。对于省市区各级单位这些年来的支持,我内心满怀感激。“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要打造10部精品动画片,许多题材将涉及我们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比如王昭君题材。我们要用幽默的形式、好看的故事,把传统文化带给更多的孩子们,还要走出国门,让世界观众喜欢。
拒绝盲目模仿 摸索特色道路
武汉玛雅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薇
首先选择上电视混脸熟,几乎是所有国产动画的常规思路,但《闯堂兔》这只“兔子”闯的却是另外一条路:2009年7月,它诞生后先是“闯”上了腾讯平台,以QQ表情的形式“虏获”了不少网民的心;然后,以闯堂兔为主角的短片《宠爱大作战》在网上走红;此外,闯堂兔还被免费“借”给东南卫视,客串了一把虚拟主持人;今年国庆节,闯堂兔又直接冲击大银幕……我本身并不懂动漫,我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市场嗅觉,放水养鱼,稳打稳扎走着属于闯堂兔自己的成功之路。
现在,我们不能说闯堂兔已经成功,但是眼下一般企业用3到5年才能完成的这一阶段,我们用了不到1年就完成了。这期间,也有不少外省市产业园区以优厚条件抛来橄榄枝,但我们都拒绝了。作为湖北人,我们希望在家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当下的成绩,离不开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这里,我想提一点建议:武汉还有很多很优秀的正在成长中的动漫企业,希望政府能当好伯乐,挖掘和扶持这些“潜力股”,推动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坚持故事为王 完善衍生链条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蔓仪
我们公司团队创作《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时候,当时国外的动画片大部分收视定位都是14岁以上,其他要么就是4岁以下的,而4到14岁之间就完全空白,喜羊羊的定位就是在4—14岁之间的小朋友,抓住了这个空当期。创作上,我们摒弃了过去国产原创动画教诲的意味,坚持以故事为王,并成为新一代中国儿童的卡通偶像。
广东省作为国产动漫行业的先行者,政府在政策、资金、动漫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动漫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去年广东省委给我们团队颁发的“南粤创新奖”,是国内第一次将文化创新放到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动漫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动漫产品的生产不应该是产业的主要利润点,动漫相关衍生商品的生产销售和由此形成的产业互动才是重点,只有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带动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在制作《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我们就与玩具制造商签订合作意向,并根据玩具制造商的建议和要求,进行卡通形象的设计,因此《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每一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性格和外形,不仅超级可爱,令人过目不忘,而且便于生产各种衍生产品,也便于被消费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