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媒体关注:中科通达上交所敲钟上市 光谷上市公司达51家
发布时间:2021-07-14 浏览:620

以下为报道原文:

(记者李墨、通讯员张代玮)7月13日,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光谷上市公司达51家。

据悉,中科通达本次发行股票2909.34万股,计划募资2.5亿元,主要用于公共安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中科通达开盘价为40元,以收盘价计算,当日市值为36.33亿元。

据了解,中科通达是华中地区领先的专业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建设服务商,2007年在光谷成立,可提供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实施、运维服务等全周期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服务。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科通达营业收入分别为1.59亿元、2.67亿元和4.4亿元。

经过14年艰苦创业,中科通达还逐渐成长为了全国领先的公安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截至目前,共获授权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

上市当日早上,中科通达董事长王开学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段话:“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辉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点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实积累的结果。”

他表示,上市对公司而言,意味着全新发展机遇。未来3到5年,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巩固技术研发、服务质量、管理运营、团队人才等优势,同时加大全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业绩,致力成为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服务提供商。

2014年,在中科通达引入的首批战略投资者中,武汉高科集团曾出资2900万元参与定向增发。“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有资本往往起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1年成立至今,高科集团已先后通过投资、融资、担保、孵化等方式,扶持了300余家企业发展壮大。其中,人福医药、东湖高新、长江通信、三特索道、武汉凡谷、天风证券等13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上市。

目前,光谷有多家企业创业板在审、科创板在审,同时还有21家企业在湖北证监局辅导。

极目新闻客户端:刚刚!武汉再添一家上市公司,中科通达登陆科创板

以下为报道原文:

(记者 李博  通讯员 郭强)今日上午9时许,随着宝钟敲响,武汉光谷企业中科通达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至此,光谷科创板上市企业增至6家,上市企业总数达51家。

据悉,中科通达公司证券代码为688038,此次公开发行股票2909.34万股,发行价格8.60元/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25020.32万元,发行后总股本11637.34万股。

该公司于2007年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系光谷地区首家上市的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建设服务商,其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中科通达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发明专利42项,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44项软件著作权,连续多年被认定为“瞪羚企业”,产品遍布全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西、湖南、宁夏等多个省份。

据了解,该公司还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直属国有企业武汉高科集团、光谷金控集团投资的企业。2014年,为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性作用,在中科通达公司引入首批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武汉高科集团出资2900万元参与中科通达的定向增发。

大武汉客户端:专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科通达凭借技术创新闯出一条路

以下为报道原文:

 创业十四载,中科通达董事长、总经理王开学印象中能一觉睡到天亮醒来的,掰着指头可数,其余没有一天不是半夜醒来。7月13日这天依旧如此。

13日上午6点50,王开学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辉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点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实积累的结果。”几个小时之后,他创立的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敲钟上市。

王开学。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我们从几个人的‘工程队’发展起来,凭借技术创新闯出一条路。”9日,在光谷软件园的办公室内,中科通达董事长、总经理王开学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高校团干下海当起企业高管

不惑之年,从60平米的办公室起步创业

1秒“看”200帧图片,从一个城市日5000万级的电子眼数据量中,迅速甄别300多万机动车是否规范行驶。“是否按导向箭头行驶、是否违停?有近20种常见的‘禁区’。我们设计算法来甄别可能的违法数据,辅助交警执法。”

中科通达的可视化项目管理平台。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这就是中科通达自研的公安信息化技术在交警系统的一个小小应用。茫茫人海、车流中找人、找车,需要应用到微服务及分布式集群技术、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技术、视频编解码及协转技术、可视化数据建模技术等多项“黑科技”。

学机械的王开学接触该领域,最初从“下海”打工开始。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一批学者公职人员纷纷下海创业,这一批极具时代色彩的创业者被后来人称为是92派。在武汉工学院(后改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做院系团委副书记的王开学,从大学辞职,带着1000元南下深圳创业,他曾在深圳两家安防企业任公司高管。

中科通达展示的各分公司和事业部的LOGO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2005年初,他回武汉探亲发现商机,为江夏当地搭建智能交通系统,一战成名后留了下来。

“坦白说,20年前,沿海与内地还是存在技术创新及商业场景创新的落差,内地市场巨大。”王开学说,他看准武汉加速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机遇,43岁创立中科通达,与另外6名员工挤在武昌一栋写字楼60平米的办公室里开始“干工程”。“好日子都是从苦日子里创造出来的。”王开学非常推崇张瑞敏的这句话。

中科通达的专利证书挂满墙。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王开学说,企业创立之初,他从要求员工佩戴工牌,到施行公司财务“一本账”,“专业、规范、服务”作为企业文化写进了最初的公司章程里。

研发人员占比近三成

一上市就要升级研发中心

据中科通达招股说明书,此次募资有一部分将用于研发中心升级。该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超过5%,最高点曾逼近7%。

“搞研发找死,但不搞研发是等死。”王开学说,建立之初他就不满足于只做“工程队”,企业引入大量计算机、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高端人才,“要把‘腰杆’挺直。”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近三成。

中科通达的研发人员在一起讨论方案。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据介绍,企业自主研发了公安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公安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等核心产品,通过对行业通用技术深度开发及自主研发创新,公司在微服务及分布式集群技术、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技术、视频编解码及协转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并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中。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在湖北省公安厅指导下,紧急研发上线“湖北省公安厅疫情防控大数据交互平台”及“湖北省离鄂通道车辆通行证查控平台”,通过汇聚卫健委数据、人口数据及公安其他数据等,实现了多种车辆通行证查控数据模型的实时统计分析。

王开学介绍,动辄上万元的行业咨询报告他购买多年,“要搞清楚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保持技术引领”。

“分饼的方式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向政府“借钱”进行股权激励

王开学说:“分饼的方式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企业发展到第6个年头,跨越了“死亡期”后,王开学马上拍板进行股权激励,在光谷民企中最早申请了东湖高新区股权激励专项资金,向政府“借钱”开展股权激励。目前已实现了两期激励,共30位核心研发和管理人员成为股东。

“我设立了一个财务报警线,最初,账上只剩40万元时,财务就来敲门了,后来这条线不断上提。”王开学说,订单额度跃升至亿级,他们感受到了“长大”的阵痛,“现金流总不够”。

凭借技术创新的吸引力,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风险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现名武汉光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股东,企业在武汉获得各种要素,在光谷不断发展壮大。

“任何把‘不求上进’当做个性的人,中科通达坚决不欢迎。”王开学说,从他这个60后创始人到公司70后元老、80后高层、90后中层,都有一种“本领恐慌”,机械专业的他最近开始学习“数字孪生”,“从智慧公安到智慧社区、智慧城市,距离我们‘智慧一座城、通达千万家’的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多,软件平台、硬件设备迭代频繁。登陆科创板后,中科通达将加大研发、保持技术引领,为客户带来更多优质解决方案。”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