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次亮相!武汉建设中部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园,蔚能、长虹入驻
以下为报道原文: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后,武汉“双碳”产业再迎大动作。
在9月25日召开的“科创中国”2021中国“双碳高峰论坛”上,中部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园——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正式亮相,三家龙头企业现场签约入驻。
据悉,该产业园位于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内,总投资130亿元,将以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核心,构建三大产业群,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当日,《“3060双碳”中国光谷宣言暨行动倡议》正式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洁表示,光谷将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研究,聚焦产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突破重点技术瓶颈,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示范,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献计献策。
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群
据介绍,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由武汉高科集团建设,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项目规划建设“一心一带三园”,计划分三期实施。
其中,一期准备开发净用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116.8万方,计划建立双碳管理系统,并完成现有园区改造;二期净用地面积138.7亩,建筑面积16.2万方,拟引进研发机构,完善研发应用体系;三期净用地面积435亩,建筑面积41.7万方,拟邀请新能源龙头企业进驻,研发应用示范形成闭环。
据悉,园区将以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核心,构建三大产业集群。传统产业碳达峰目标升级改造产业群,将重点发展节能减排、环保科技、智能制造低碳升级等产业;新兴产业碳中和技术应用研发产业群,重点发展新能源、绿色建筑、生态修复与治理、生物能源与碳捕捉等产业;双碳服务配套产业群,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SG投资等。
武汉高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还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将园区打造成为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全球首个数字化电池资产运营商入驻
当日签约入驻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由蔚来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共同打造,系全球首个数字化电池资产运营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陆荣华表示,蔚能电池拟投资约1亿元,建设电池全周期通用技术研究院,开展电池拆解、回收及材料合成、电性能、理化材料、环境可靠性等实验工作。
同日签约的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四川长虹下属子公司,是集全系列碱性及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由TCL集团与武汉数字化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同设立的武汉国创科广电设备有限公司也于当日签约入驻。
据介绍,园区现有企业主要分布在新型新型显示面板制造、新材料、环保设备、包装服务、生物医药、科技制造、网络安全等各行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将突破100亿元,预计带动2万余人就业。
记者:李博
长江云:预计年产值100亿以上!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区”
以下为报道原文:
9月25日上午,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区—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正式亮相中国光谷。
伴随《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东湖高新区将瞄准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在此契机下,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应运而生,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产值达100亿元/年以上,将带动2万余人就业。
中国光谷:《“3060”中国光谷宣言》发布,东湖科学城将建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
以下为报道原文:
9月25日上午,“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2021中国“双碳”高峰论坛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发布《“3060”中国光谷宣言暨行动倡议》,并签约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jpg)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国别主任张卫东,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等院士专家现场或在线参会。
会上,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洁宣读《“3060双碳”中国光谷宣言暨行动倡议》。
倡议提出,中国光谷将做“3060双碳”目标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奉献者,发挥光谷科技优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减少碳排放,将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融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研究,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示范;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表示,光谷具备科技创新优势,要在新能源、新材料、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发力,在“双碳”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2020年,光谷获批成为全国首批22个“科创中国”试点园区之一。当前正值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1周年,“双碳”产业已纳入湖北东湖科学城发展规划,成为重要产业方向之一。
伴随着“中碳登”(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武汉,武汉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交易市场管理枢纽。凭借“中碳登”先发优势和影响力,东湖高新区搭建以“双碳”为主题的“政产学研服用金”交流平台,为抢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要机遇期提供政策、技术、金融等全方位支撑。
现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湖北省科协、武汉市科协、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五方签署协议,将在光谷共建绿色低碳产业与绿色金融创新专家服务站,并现场揭牌。
东湖科学城将建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
全球首家数字化电池资产运营公司入驻
9月25日上午,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区——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亮相。
光谷“双碳”产业园将由武汉高科集团承建,选址未来二路以东、森林大道以南、武鄂高速公路以西、武九铁路以北,园区总用地面积约2700亩,总投资约130亿元,计划打造成中部地区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区,预计建成后将带动 2 万余人就业。
现场,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新型显示喷印制造核心装备项目、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碱性及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电池全周期通用技术研究院等签约入驻,涵盖总部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
“武汉、光谷城市特别年轻,对创新事物很包容,政策、人才优势也特别好,所以我们选择落户在这里。看到‘双碳’园区的整体规划后,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加大投入的信心。”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荣华表示。
这家企业是全球首个数字化电池资产运营公司,通过金融、数据和电池技术的跨界创新,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动力电池服务(BaaS-Batteryas a Service)。
“BaaS电池租用服务,就是你买电动汽车的时候,不用买那块电池了,选择租用服务,不用考虑它是不是有衰减。”目前,这家企业管理的动力电池的镍钴含量相当于整个行业投放量的8%左右。“我们希望,到2025年末,管理的电池资产规模达到100GWh,相当于100多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
蔚能拟投资约1亿元,在光谷建设电池全周期通用技术研究院,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健全和完善电池材料相关特性评测和电池环境可靠性验证综合技术能力。
“新能源车是这一两年才开始爆发性增长的,大规模退役要等到七八年之后,刚好给了我们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储备和产能准备。我们将围绕电池资产运营,在光谷打造标杆项目。”陆荣华表示。
湖北卫视: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示范区”亮相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