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光谷3300多户居民喜迎还建新居
以下为原文报道:
6月18日,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在东湖高新区交房,3300多户居民喜迎还建新居。据项目建设单位、武汉高科集团旗下高农集团所属光谷中华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介绍,该社区位于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是疫情后武汉“重启”以来,该市交付的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代玮 郭强 摄)
楚天都市报:武汉重启以来体量最大的还建房交付 光谷3300户居民喜获景观房
以下为原文报道: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郭强 赵群)“这里是湖景房、学区房,好得很!”昨日,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覃庙村村民王勤发不等月底拿钥匙,就提前来到新家园——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交付仪式现场,体验媲美商品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
当日,3300多户还建农民喜迎新居。这是武汉疫后重启以来,交付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
记者登上龙泉还建社区(二期)6号楼22层样板间向外望去,发现这里北倚郁郁葱葱的龙泉山,南望烟波浩渺的牛山湖,景观房特质明显。据介绍,该社区内燃气、光纤等全部入户,还配置有商业综合体、现代化的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此外,为解决还建小区普遍存在的高空抛物频发、取证难等问题,该社区每栋住宅均设置了防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保障居民安全。
昨日同步交付的还有两所9班幼儿园,预计可满足540名儿童入园。另有一所24班的龙泉小学(光谷三十二小)正在抓紧建设,计划9月正式招生,未来可容纳学生1080人。
长江日报:光谷3300多户农民搬进现代化新居
以下为原文报道: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卫东 通讯员郭强)6月18日,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在东湖高新区正式交房,3300多户还建农民喜迎新居。
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位于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由21栋高层住宅楼、2所幼儿园、商业体、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公共建筑组成,住宅共3300多户,规划总用地面积16.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5万平方米。
“住进现代化的小区,很激动。”拿到新房的退役军人王勤发说,以前当地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不完善,土屋瓦房,也没有天然气,如今告别平房搬进楼房,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龙泉还建社区由武汉高科集团旗下高农集团所属光谷中华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是东湖高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为了满足龙泉街及周边原住民的还建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牛山湖破垸分洪后当地群众的安置问题。
据介绍,为解决还建房小区普遍存在的居住人员混杂、流动人口多、高空抛物频发、取证难等问题,龙泉社区在设置出入口、电梯、路口监控的基础上,每栋住宅均设置了防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确保小区居民住的舒心,住的安心。
长江日报长江网:有幼儿园小学……还有湖光山色,光谷3300多户居民还建搬进生态型社区
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住宅楼
长江日报-长江网6月18日讯(记者陈卫东 通讯员郭强)6月18日,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在东湖高新区正式交房,3300多户还建户喜迎新居。
土屋瓦房变气派洋房
“住进现代化的小区,很激动。”拿到新房的市民王勤发说,以前居住条件不完善,土屋瓦房,也没有天然气,如今告别平房搬进楼房,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龙泉还建社区入口
交房现场,龙泉街原江王村村民王呈凤满脸笑容,“一直盼着早日住进宽敞的新房子,这个心愿终于要实现了,而且小区绿化率高,环境好,楼间距大,采光好,生活在这里很舒适,老人有活动室,小孩有游乐设施,很多亲友、同学也都将居住在这个小区,真的是其乐融融。”
龙泉还建社区作为目前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区域内最大的集中还建安置项目,是东湖高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为了满足龙泉街及周边原住民的还建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牛山湖破垸分洪后当地群众的安置问题。
家门口就可上学就医
龙泉还建社区北倚龙泉山,南眺牛山湖,距离4A级景区龙泉山约5公里。为保护好区域山水资源,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充分发挥地理和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型社区。
龙泉还建房抽签现场
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03%,社区在规划设计上结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分为南北两个片区,住宅高低错落,大部分高层住户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烟波浩渺的牛山湖和郁郁葱葱的龙泉山。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让小区(一期)获评武汉市“园林式小区”。
不仅环境宜人,社区各项配套设施也很完善,建设有一座现代化的卫生服务站、两所9班幼儿园和一所小学(龙泉小学,又名光谷三十二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就医。
“城里小区有的,我们全有。”何良旭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大学毕业后回到龙泉街从事教师工作,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感慨万千。
汉新闻:武汉重启以来体量最大还建房正式交付
社区全貌
鸟瞰社区
依山傍水
保民生、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6月18日,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在东湖高新区正式交房,3300多户还建农民喜迎新居,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市重启以来交付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
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位于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凤凰山下、牛山湖畔,凤莲大道以北、中华大道以西,由21栋高层住宅楼、2所幼儿园、商业体、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公共建筑组成,规划总用地面积16.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7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8.93万平方米,容积率2.74,建筑密度17.15%,绿化率35.03%。
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武汉高科集团旗下高农集团所属光谷中华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共分东、南、西三个区,其中南区8栋高层、共1081户,于2015年6月进场施工;东区8栋高层、共1412户,西区5栋高层、共844户,于2016年11月进场施工。
满足龙泉街原住民及牛山湖破垸分洪群众安置需求
“住进现代化的小区,很激动。”拿到新房的退役军人王勤发说,以前当地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不完善,土屋瓦房,没有天然气,如今告别平房搬进楼房,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家都很高兴。
龙泉还建社区作为目前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区域内最大的集中还建安置项目,是东湖高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为了满足龙泉街及周边原住民的还建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牛山湖破垸分洪后当地群众的安置问题。
2011年3月,国务院侨办批复支持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设立“中华科技产业园”(简称中华园),作为“华创会”签约项目的主要承载地。中华园位于光谷南部的龙泉、滨湖两个街道。随着光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华园建设不断提速。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布局和城市环境,服务和保障中华园发展建设,当地原住民让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
另外,2016年7月,因梁子湖流域遭受连续4轮强降雨袭击,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堤坝险情不断、险象环生,溃决风险不断加大,为了确保湖泊水位尽快降到安全线以内,政府对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大堤进行了破垸分洪。而分洪移民的永久安置点即位于中华科技产业园。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为了尽快将龙泉还建社区建成交付,满足龙泉街原住民和牛山湖转移居民的安置需求,建设单位全力克服用工短缺、资金紧张、产业链复工不平衡不充分等困难,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在龙泉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稳妥有序地做好交房各项准备工作。此次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重启以来交付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
配套完善、居住安全,媲美商品房
“城里小区有的,我们全有。”何良旭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大学毕业后回到龙泉街从事教师工作、报效家乡,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感慨万千。
为了让安置老百姓住上舒适放心房,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建设和设计都对标商品房。社区建筑密度仅17.15%,容积率2.74,楼间距大部分都达到45米以上,建筑朝向以南北向为主,既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和消防要求,又使住宅与自然景观间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社区内燃气、通讯、光纤等全部入户,还配置有商业综合体、文化活动站、物业管理用房、便民服务、运动场,完善的配套设施,保障了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生活、购物等基本需求。
小区房屋外窗玻璃全部采用双层低辐射玻璃,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楼板外墙均设置有保温层,制冷采暖能耗大大优于传统建筑。特别是楼板的保温层,不仅能保温还能降噪,可减少楼上楼下的矛盾。小区电梯精选一线品牌,并配有降噪隔音板,电梯运行过程平稳安静。为减少来往车辆对临街建筑的噪声影响,特地在小区围墙外分别设置了30米和15米宽的绿化带。
社区共设停车位2533个,其中地上254个、地下2279个;建有开阔的内部休闲绿地,自由安全的步行系统,人行、车行交通流线明确,通过路网分级和景观系统,营造构建了多层次的社区生活空间形态,社区居民不论是步行还是行车都方便、快捷、安全。
为解决还建房小区普遍存在的居住人员混杂、流动人口多、高空抛物频发、取证难等问题,龙泉社区在设置出入口、电梯、路口监控的基础上,每栋住宅均设置了防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切实保障小区居民安全。
社区居民可在家门口上学、就医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医疗卫生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龙泉还建社区设有现代化的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都是湾子里一起拆迁过来的,基本都上有老下有小,有了卫生服务站,很好地解决了老人和小孩就医问题,子女们就算在外上班也放心了。”龙泉街抗疫红色跑楼团成员、优秀志愿者王春玲说。
此次与还建房同步交付的还有两所9班幼儿园,预计可满足540名儿童入园。另外,还有一所24班的龙泉小学(即光谷三十二小)正在抓紧建设。校园内建有教学楼、阅览室、报告厅、艺体楼、餐饮楼、塑胶跑道等,楼内建有一流的体育馆、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和录播室等场所,可完全满足特色化课程建设需要,是一所设计先进、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据悉,该学校前身何桥小学是一所有着52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校,始建于1968年,原名武昌县龙泉镇何桥小学、江夏区龙泉何桥小学。2010年5月划归东湖高新区,更名为何桥小学。
光谷三十二小计划2020年9月正式招生,未来可容纳学生1080人,将打造成为东湖高新区现代化的小学,届时社区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交通便利,驾车30分钟可到武汉站
龙泉还建社区的选址充分考虑了民生民意,方便居民出行。社区东侧为光谷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中华大道(光谷三路延长线),驾车从中华大道——光谷三路一路向北,沿线途经中华科技产业园、东湖综合保税区、富士康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现代服务中心、光谷生物城,直抵光谷中心城、光谷公共服务中心、自贸区等区域;驾车沿中华大道——凤凰山街——光谷大道,则可迅速到达藏龙岛、金融港区域以及南三环。
社区南侧为凤莲大道,向西连接南环线(S101省道)和武汉绕城高速(G50沪渝高速),向东连接鄂州凤凰大道;另外,在建的武阳高速公路与凤莲大道有9.6公里共线。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从社区驾车到武汉站约30分钟,到武昌火车站约40分钟,到武汉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约60分钟。
依山傍湖、环境怡人,还建房变湖景房
北倚龙泉山,南眺牛山湖,凤凰山、豹澥后湖散落其中,龙泉还建社区所在的中华科技产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资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山风景区(4A级)在龙泉还建社区约5公里范围内,景区内有号称“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的明楚昭王墓群,以及17处文物古迹遗址,包括唐代灵泉寺、明代皇家避暑胜地。
总规划面积217.66平方公里的中华科技园,占光谷总面积的42%,依托依山傍湖的资源禀赋,旨在打造一座以水为生、以山为魂、以新型服务业为支撑的滨湖生态新城,将对标美国硅谷建设模式,在牛山湖沿岸线建设与生态环境充分融合的研发机构、企业总部等。
为保护好世界级的山水资源,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充分发挥地理和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型社区。施工过程中,建筑所排放的污水均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处理后再排入城镇排水管网。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03%,完全雨水污水分流制,将居民的生活污水全收集集中处理,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泊,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龙泉还建社区在规划设计上结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分为南北两个片区,住宅高低错落,大部分高层住户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烟波浩渺的牛山湖和郁郁葱葱的龙泉山。优秀的生态人居环境,让小区一期荣获武汉市“园林式小区”称号。
楚天都市网:武汉重启以来体量最大还建社区正式交付,光谷3300多户原住民喜提“湖景+学区+地铁”房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郭强 赵群
“这里是湖景房、学区房、地铁房,好得很!”今日上午,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覃庙村村民王勤发不等月底拿钥匙,就提前来到新家园——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交付仪式现场,体验媲美商品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
包括王勤发在内,3300多户还建农民当日喜迎新居。这是疫情之后,武汉市重启以来交付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待他们入住时,已经建好的社区商业、卫生服务站、两所9班幼儿园,以及拟于今年9月招生的光谷三十二小等配套设施,也将陆续启用。
龙泉还建房全景(武汉高科供图)
武汉重启后交付量最大的还建房
龙泉还建社区(二期)位于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龙泉街道牛山湖畔,凤莲大道以北、中华大道以西,是武汉重启以来交付体量最大的还建安置房,也是目前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区域内最大的集中还建安置项目。
项目由21栋高层住宅楼、2所幼儿园、商业体、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公共建筑组成,规划总用地面积16.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5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东、南、西三个区,其中南区8栋高层、共1081户,于2015年6月进场施工;东区8栋高层、共1412户,西区5栋高层、共844户,于2016年11月进场施工。由武汉高科集团旗下光谷中华投公司负责建设。
项目建设方代表、光谷中华投工程部副部长解祎介绍,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为了满足龙泉街原住民和牛山湖转移居民的安置需求,尽快将项目建成交付,建设单位全力克服用工短缺、产业链复工不充分等困难,稳妥有序地做好了交房各项准备工作。
龙泉还建房细节(武汉高科供图)
安装防高空抛物监控
“水杉树龄有10年左右,栾树至少长了8年再移栽过来的,乔木和灌木的颜色搭配蛮好看的。”62岁的王勤发,是龙泉街道最早一批从事苗木花卉种植的能手,当他走进自己的新家园,几眼就能看出:在园林环境打造方面,这里不比一般商品房小区差。
解祎说,为了让安置老百姓住得舒适放心,龙泉还建社区二期的建设和设计都对标商品房。建筑密度仅17.15%,容积率2.74,楼间距大部分都达到45米以上,日照、通风、采光方面的体验,超出一般还建社区。社区内燃气、通讯、光纤等全部入户,还配置有商业综合体、文化活动站、物业管理用房、便民服务、运动场,完善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围墙外设置了30米和15米宽的绿化带,可以减小来往车辆对临街建筑的噪声影响。
此外,为解决还建小区普遍存在的高空抛物频发、取证难等问题,每栋住宅均设置了防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保障小区居民安全。“以后我带90岁的母亲在小区散步,没有啥担心了。”王勤发高兴地说。
龙泉还建房抽签现场(武汉高科供图)
居民可在家门口上学就医
交付仪式当天,不少就近村湾的老人推着童车过来溜娃,提前逛园林式小区。因为配套齐全,这里将成为他们老幼同享的生活乐园。
经历疫情后,医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还建社区设有现代化的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都是湾子里一起拆迁过来的,上有老下有小,有了卫生服务站,子女们就算在外上班也放心。”龙泉街抗疫红色跑楼团成员、龙泉街高峰村王春玲说。
这次同步交付的还有两所9班幼儿园,预计可满足540名儿童入园。另外,还有一所24班的龙泉小学(光谷三十二小)正在抓紧建设,配套设施可完全满足特色化课程教学需要。该小学计划2020年9月正式招生,未来可容纳学生1080人,将打造成为东湖高新区现代化的小学,届时社区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城区小区有的,我们全有。”王呈凤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龙泉街当教师,她指着社区幼儿园北边的新学校位置说,她家还建的房子在34栋,入住后去上班,走路只要几分钟。
龙泉还建房交付现场(武汉高科供图)
还建房也是湖景房地铁房
记者登上龙泉还建社区(二期)的6号楼22层样板间,向外望去,发现这里北倚郁郁葱葱的龙泉山、南望烟波浩渺的牛山湖,景观房特质明显。解祎透露,龙泉还建社区在规划设计上结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住宅高低错落,大部分高层住户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牛山湖和龙泉山。
“距离这里不到5公里的历史文化遗迹——龙泉山风景区明楚王墓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而在去年的调查中,牛山湖水质位列武汉各湖泊首位。”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斌介绍,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
为保护好优美的山水资源,龙泉还建社区(二期)完全雨水污水分流,将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后集中处理,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泊,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里不仅是学区房、湖景房,而且还可能是地铁房、云轨房。据了解,武汉地铁19号(二期)项目今后或在龙泉还建社区附近规划有站点。这里也是光谷生态大走廊南部区域的重要节点,届时空中云轨旅游线路将从九峰山直达龙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