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麟 实习生 吴多妹
《闯堂兔》、《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蔬菜精灵大冒险》……在竞争激烈的动漫市场,汉产动漫正风起云涌,上央视、进影院,出国门,一个个可爱传神的卡通形象正从武汉走向全球,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喜欢动漫的人。近日记者走进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感受汉产动漫的春天脚步。
汉产动漫的春天
昨日上午10点,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A座8楼的玛雅动漫一派忙碌。公司创作的湖北首部3d动画大片《闯堂兔2疯狂马戏团》,元月1日在全国上映后,两周时间票房就突破2000万元大关,创造了湖北本土动画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纪录。
紧接着好消息一波接一波。公司总经理陈薇激动地说:“我们这只疯狂的兔子马上就要走出国门,闯进北美动画电影市场,而且电影的新媒体版权也被抢购。”
现在,36岁的陈薇正准备将《闯堂兔2疯狂马戏团》制作成人偶剧,六一儿童节前在武汉演出。
而在紧邻的B座大楼4楼,天娱动画也出手不凡,去年该公司两部新作《蔬菜精灵大冒险》和《蔬菜王国》,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赢得了满堂喝彩。至此,该企业的蔬菜系列动画已先后3年成功登陆央视荧屏。
创立天娱动画的徐小莹今年刚29岁。2008年,22岁刚毕业的她带着7个同学,怀揣着动漫的梦想,用自己大学积累的三万元开始创业。
如今初获成功的徐小莹正忙着销售她的蔬菜玩偶,筹备3D动画大片,预计2017年可在全国上映。
新闻动漫同样精彩。在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首家新闻动漫公司楚天尚漫,如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2014年,楚天尚漫就发布原创新闻动漫作品3291篇,包括单幅漫画、多幅多格微漫画、flash动画短片等多种体裁,制作了近126个系列漫画,签订独家授权的漫画和版权授权的游戏各1个。
汉产动漫正迎来发展春天,武汉动漫协会会长张敏认为,这得益于近几年武汉动漫产业链条的完善。从剧本创作、动画制作、配音特效、衍生产品开发等一应俱全,专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武汉动漫游戏企业总数达2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19部优秀汉产动画作品获得国家级荣誉。2014年,我省动漫游戏行业总产值约60亿元,制作完成动画影视作品17部,其中7部动画电视剧登陆央视。
十年磨一剑
创作动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望着那只耳朵上套着彩色袜子、顶着一对黑眼圈的兔子,玛雅动漫导演曾宪林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为了追逐动漫梦想,创作《闯堂兔》曾宪林花了5年时间。“一部动画电影至少有一千多个镜头,”曾宪林介绍,“《闯堂兔2》后期制作时,由于要添加3D效果,半年里我就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到凌晨4点钟,上午10点接着起来干活。”
动漫是烧钱的产业,除了创作中的艰辛,创业者还面临着动漫创作周期长,前期投入巨大,资金回收慢的难题。
徐小莹回忆,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就在这间办公室,剩下的几名员工来要工资,物业要断我们的水电。即使公司现在盈利稳定,徐小莹还是天天发愁,“每开始制作一部动画,前期都需要投入上千万的资金,但一两年内几乎没法回收。”
汉产动漫任重道远
尽管汉产动漫风生水起,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目前小朋友们熟悉的国产动漫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等,汉产动漫知名度还不高,叫得响的名牌更是屈指可数。
曾宪林说,武汉动漫的创作能力和技术能力是全国一流的,大家非常熟悉和颇多好评的动画品牌《熊出没》,其实除了剧本和创意,技术全部是武汉这边的动漫公司外包制作的。
创意和品牌,也正是目前武汉动漫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徐小莹说,《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除了好的创意还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人才是最大的问题。”张敏认为,武汉动漫产业人才队伍整体呈现一个橄榄形,中间做技术的最多,经营管理和创意导演型的高端人才数量偏少,下游销售的人才也比较欠缺。
徐小莹相信,在政府支持下,汉产动漫会越来越精彩。